續撰二十四孝故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回目錄    回總目
   

中華文化萬邦崇 重孝尊親播外中
美德宜揚光更大 全民齊倡孝親風
教孝忠言難格心 宏宣故典感尤深
續編典範孝賢子 供作事親座右箴
每一孝兒善事親 歷辛嘗苦感人神
自欣效法行無倦 纔是中華忠孝民
孝 感

   

  

   
時聞老父叱牛聲  
感嘆年衰尚作耕  
立志用功成大器  
顯揚父母震聲名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
晉朝趙至字景真,山西代郡人,自幼即有至性,聰慧非凡,鄉里稱其為神童。 十二歲時,鄉民遮道爭觀新任縣令,人人稱羨,趙母勸勉至讀書,期能出人頭地,以慰父母。 不久趙至入書塾拜師就讀,一日誦讀時,忽聞其父在田耕作叱牛之聲,不覺悲泣不巳,師問其故,答以: [弟子自愧年幼,無法奉養雙親,致令老父辛勤耕作,今聞老父叱牛聲,情不自禁,傷感悲泣耳。] 至後往洛陽游學,刻志礪行,果成為名儒,得以揚名顯父母,誠為大孝矣。

 

   

  

   
祖恩未報失倫常  
豈可擅拋出遠方  
惋拒任官非得巳  
史稱賢孝永芬香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
晉朝李密字令伯,武陽人,幼年喪父,母何氏改嫁,由其祖母撫育長大,雖家貧,好學成名,且奉侍祖母至孝,鄉里莫不稱讚。 晉武帝聞其賢孝,欲聘為太子洗馬,但令伯因顧慮祖母年老,須侍奉身邊,不忍遠出他鄉,乃上書懇辭: [臣若無祖母養育,無法成器,而祖母若無臣奉侍,無法安享餘年。 ] 其言詞情深意切,武帝受感動,乃允其所請,並鶗ㄠA二人,助其奉侍祖母。 因顧及祖母而甘辭顯職,其孝難能可貴矣。

 

   

  

   
護親避亂如蹈荊  
賊至臨危不顧生  
哀泣叩頭求父命  
狠心凶賊感留情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潘綜,晉朝吳興烏程人,平日事親極盡孝敬。 逢孫恩作亂,盜賊峰起,攻進鄉里,潘綜護父避亂途中,其父年邁行遲,勸潘綜獨自逃命,以免父子俱亡,惟潘綜一片孝心,不忍置父於不顧,堅不逃生,坐地抱父大哭,瞬間賊至,潘綜求賊勿傷老父,其父亦哀求曰: :[吾兒為老朽不肯逃生,請勿殺之。] 賊乃橫心,擧刀砍殺四刀,致潘綜悶絕倒地,幸有一賊勸阻,謂: [此兒不怕死,捨身護父,殺孝子必遭天誅,豈可殺乎?] 賊乃手下留情,父子終免於難。 因孝感鄉里,後人將該里地名改稱純孝。